
驅車行駛在紀南文旅區,一條條平坦寬敞、高顏值的道路蜿蜒向前,將村莊、城市、景區串聯起來。樹隨路立、人在景中,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。
?
交通路網是一座城市的命脈,也是新區發展的引擎。
近年來,紀南文旅區全面提速基礎設施建設,“五縱六橫、一圈一帶”主干路網及支路網初步形成,一座座現代化橋梁長虹臥波,一條條高標準的道路四通八達——
獲得“國家優質工程獎”的雨臺大道全長約5公里,西起楚都大道,東至318國道,既是紀南文旅區的橫向主干道,也是新區與外界連通的重要通道,同時還是前往園博園的主要交通通道。
在全區的統籌規劃下,紀南鎮快捷便利的交通體系已形成。對外,打通“主動脈”,實現與中心城區互聯互通。對內,暢通農村公路“毛細血管”,助力鄉村振興。
去年5月,能串起紀南鎮6個村,且與國道207、318緊密相連的聯村公路開工建設。紀南鎮制定了周密詳細的施工計劃,在各方通力配合下,僅用五個月的時間,長達14.85公里、寬約7米,包含4條支線的聯村公路修建完成,真正實現了內部互通、外部互聯。
這樣的路不只一條。近三年來,以推進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為契機,紀南鎮投資8000多萬元,先后完成了牌坊村通組道路提檔升級,九岳路和雷湖村中心道路刷黑工程,村村通路網工程等,打造了全鎮60余公里“精品線、示范線、樣板線”。同時,紀南鎮在村級道路沿線種植桂花、櫸樹、茶梅,并修建節點景觀口袋公園,實現一村一品、一路一景,讓美麗鄉村增“顏值”,提“氣質”。
?
發展,因路提速。
紀南鎮不斷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,將全區旅游資源串珠成線。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,引來了四面八方的游客。三年來,為荊州方特輸送游客300多萬人次,荊州方特園和荊州園博園的高人氣,讓荊州旅游迎來高光時刻,也推動紀南文旅區文旅產業駛入高質量發展“快車道”。
景美了,游客多了,也帶動了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,讓村民吃上了“旅游飯”。
紀南鎮官坪村的閑情家庭農場已經營7、8年后,過去一直不溫不火,“全憑周邊熟客維持生意”,自新318國道建成通車、207國道改擴建以及聯村公路通車后,閑情家庭農場顧客盈門。
“現在到處路修得好,景點多、游客多,生意當然好?!必撠熑撕研χ鴮τ浾哒f,近年來,荊州周邊城市的游客明顯增多,每逢節假日,家庭農場都是客滿狀態,“不管吃飯還是釣魚,都要排隊”。
讓人民群眾共享農村公路發展成果,是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的根本目的。紀南鎮大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,今年,在過去四條公交線路基礎上,鎮里又新增了54路、71路兩條新線路,實現了全鎮20個村、社區公交全覆蓋,便捷、舒適、寬敞的公交車受到乘客的頻頻點贊,真正讓百姓實現了出家門、上車門、進城門。
農村公路的建設,也為鄉村物流打通了“堵點”。目前,鎮、村二級農村物流網絡基本形成,全鎮擁有寄遞企業5家,農資供銷網點22個,村郵站18個,貨運覆蓋率達100%,形成以鎮級農村物流服務站、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網絡節點體系。
?
線路名稱、行政等級、路段長度、各級“路長”……在紀南鎮,每一條農村公路都有一張“身份證”——路長公示牌,公示牌將管養單位、管養目標等寫得一清二楚。
“河有河長,路有路長,鎮里每段路都配好了‘管家’?!奔o南鎮原四級調研員趙彥奇說,為全力護好農村公路,鎮里完善養護機制體制,建立建管養一體模式,加強養護人員力量配備,充分利用村里保潔員、公益性崗位等近300人,參與道路養護工作,落實“有路必管,有路必養”目標,確保列養率達到100%。
除“路長制”外,紀南鎮以“清潔人家、宜居人家、文明人家”創建工作為依托,打造全員參與、全員管護、全員監督的管護模式。
自去年以來,村民們自發加入到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中來,這戶主動拆除道路沿線亂搭亂建,那戶在房前屋后種樹增綠、清障除雜,家家戶戶鉚足了勁“扮靚比美”,助推全鎮道路顏值不斷“刷新”。
本著“有路必養、養必到位”的原則,紀南鎮每月對農村公路進行檢查考核評比。趙彥奇介紹,每個月鎮里都對道路養護情況進行檢查評分,每季度進行養護質量匯總通報,并組織一次經驗分享會,讓對公路養護好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分享經驗。同時,通過養護經費與考核情況掛鉤、村級績效考核與驗收結果掛鉤的“兩掛鉤”原則,切實抓好道路的日常養護。